中新网广州7月20日电 (记者 郭军)“重走东江纵队的足迹”之学生参访交流团大会师暨《粤港澳敌后抗战回忆录》发行仪式19日在暨南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和澳门广州社团总会等多家澳门粤籍同乡社团主办,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广东海外联谊会、广州海外联谊会、暨南大学、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等单位支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办本次活动更具独特意义。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广州社团总会会长、“重走东江纵队的足迹”筹委会大会主席何敬麟,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黄嘉祺分别致辞,强调铭记抗战历史、传承东江纵队精神的重要性,回顾交流活动的历程,期望青少年学生从东江纵队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深刻感受抗战先辈们的艰辛与伟大,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彭湃烈士孙女彭伊娜分享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在场嘉宾深受触动。
活动现场举行了《粤港澳敌后抗战回忆录》赠书仪式。据悉,该书分上、下两册,共77.4万字。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会长黄彦辉介绍称,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战的一支劲旅,被誉为“华南抗战的一面旗帜”。《粤港澳敌后抗战回忆录》从2018年开始编辑,选辑了90篇老游击战士的回忆文章,展现粤港澳地区的抗战历史画卷。
“重走东江纵队的足迹”之学生参访交流团于7月16日在澳门教业中学礼堂举行起步仪式,来自28所澳门学校的逾250名师生,在四天时间里参访了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华峰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个地点。此次活动旨在串联粤港澳大湾区红色资源,让青少年多角度深入认识抗战历史。
本次交流活动与《粤港澳敌后抗战回忆录》的发行,为传承和弘扬东江纵队精神、铭记粤港澳地区抗战历史搭建了重要平台,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完)
zhongguozhujiashiguanfashengmingbiaoshi,“ruguojiafangzhiyitiaoxin,womenjiangjianjuefengpeidaodi。”zhehuashuodehenyingqi,shuominglejiafangxingweideelie。budebushuo,jianadadeduihuawaijiao,nameqingyijiubeijigefanhuazhengkeliyongxujiabaogaozaitongguomeitichaozuoerbangjiaguoxie,zheshizailingrenbeiai。xiwangzhongjiaguoqujishinianhuligongyingguanxidelishi,nengrangjiafangzaoyitianhuiguiduihualengjinghelixing。中(zhong)国(guo)驻(zhu)加(jia)使(shi)馆(guan)发(fa)声(sheng)明(ming)表(biao)示(shi),(,)“(“)如(ru)果(guo)加(jia)方(fang)执(zhi)意(yi)挑(tiao)衅(xin),(,)我(wo)们(men)将(jiang)坚(jian)决(jue)奉(feng)陪(pei)到(dao)底(di)。(。)”(”)这(zhe)话(hua)说(shuo)得(de)很(hen)硬(ying)气(qi),(,)说(shuo)明(ming)了(le)加(jia)方(fang)行(xing)为(wei)的(de)恶(e)劣(lie)。(。)不(bu)得(de)不(bu)说(shuo),(,)加(jia)拿(na)大(da)的(de)对(dui)华(hua)外(wai)交(jiao),(,)那(na)么(me)轻(qing)易(yi)就(jiu)被(bei)几(ji)个(ge)反(fan)华(hua)政(zheng)客(ke)利(li)用(yong)虚(xu)假(jia)报(bao)告(gao)再(zai)通(tong)过(guo)媒(mei)体(ti)炒(chao)作(zuo)而(er)绑(bang)架(jia)裹(guo)挟(xie),(,)这(zhe)实(shi)在(zai)令(ling)人(ren)悲(bei)哀(ai)。(。)希(xi)望(wang)中(zhong)加(jia)过(guo)去(qu)几(ji)十(shi)年(nian)互(hu)利(li)共(gong)赢(ying)关(guan)系(xi)的(de)历(li)史(shi),(,)能(neng)让(rang)加(jia)方(fang)早(zao)一(yi)天(tian)回(hui)归(gui)对(dui)华(hua)冷(leng)静(jing)和(he)理(li)性(xing)。(。)
筑梦“天宫”|历史上的空间站,谁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中国企业家》:有人说,“梁建章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把复杂的人口学问题,用大众可以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向大众传播的学者。”你从什么时候意识到,仅靠学者或者研究层面是无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动用大众的力量,一起推动人口政策的改变?